谈谈公务员心理的封闭性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09/6/11 浏览次数:1566
公务员作为社会管理的中流砥柱,其心理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对这个群体,人们总寄予极高的社会期待,因此研究他们的心理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于是,笔者尝试对公务员的心理问题进行本土化的思考。
公务员心理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其封闭性,追根溯源,可以将导致公务员心理封闭性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代一代传承了封闭性。
在空间上,很早以来中国人保护自己不受侵犯的手段,就是构筑城池,将一定地域圈起来,这样才有安全感。如今还依稀可见的古城墙和护城河遗迹,以及那值得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都证明中华民族祖先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但是,城池是双刃剑,在保护人们身体的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道德的约束得以在那样的时代被大多人拥护和推崇,闭关自守、夜郎自大也令统治者沾沾自喜。历史上除了唐代等为数较少的朝代曾经有过的与外国进行广泛平等友好的各种交流之外,其他朝代对于对外交往都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以至于表面看似强大的清王朝,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远离了全球性的工业大革命,为其最后的灭亡自掘坟墓。
中国人封闭的心态在性格方面也表现得很明显。中国人比较欣赏的性格特点是老成稳重。比如知足、忍耐、不冲动等,“深藏不露”、“祸从口出”、“言多语失”、“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剖一片心”等语言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中国人心灵的封闭。这样的人格特点使得他们不愿意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袒露心扉,寻求帮助。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古典文化强调慎独和内省,两千多年来对国人进行大张旗鼓的教化,诚然这种教育理念造就了中国人坚韧、稳重、宽容、忍让的好品质,但是也是人们形成了依靠自身能力来化解个人内心矛盾的习惯,从而阻碍了人们科学认识心理问题并以积极的、多样的方式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正常需求。
传统文化不主张个性的张扬。谨小慎微,服从权威,与世无争,礼数严格,有形无形的培养了人们的权威意识和保守依赖的心理。遇到问题的时候缺少主动探索寻求解决办法的积极心态,期待“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自然出现。或者抱着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坐以待毙。
大多数公务员毕业于正规院校,来自部队转业,或者来自干部家庭,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传统文化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心理的封闭性。
第二、党政系统竞争的特殊性导致公务员心理的自然封闭。
党政机关里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政绩,为了得到提升,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生怕自己在言语和行为上稍有不慎,就被人揪住辫子赶下台来,所以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尽量少的向人倾诉,更不会主动向人暴露自己的弱点。作为普通工作人员,总有许多美好的憧憬,为了使自己能得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为了让自己也寻机升职,不得不小心的对待工作,小心的对待上司,夹着尾巴做人,发现了问题不敢大胆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不愿说,长期如此憋闷的生活着。所以在机关能左右逢源的人,大多人为的量身定做了各种套子将自己包装起来,尽量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并显示自己的不可侵犯。虽然也有不少人有倾诉心中烦恼的欲望,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平时酒桌牌桌上的朋友都忙着应酬去了,关键时候不见人;下属和上司面前不能太透明,怕造成不好影响;父母跟前不想说,因为他们不懂,有代沟;爱人和孩子面前也不能说,怕他们担心。笔者调查发现,公务员心情特别苦闷时只有30.77%找家人倾诉;7.69%寻找同事倾诉;20.51%寻找朋友;43.59%采取其他方式排遣(有人直接表示一般会闷在心里),大多数人选择自己调节的方式来消除烦恼和压力。
第三、公务员自身缺乏相应自我认知、自我保健的意识。
如果从孔子、孟子、老子的哲学中去探寻心理学的萌芽,如果从华佗和《黄帝内经》中过滤出心理治疗的源头,那么中国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可以说历史悠久。但是若从现代意义上独立分支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开展,中国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外心理咨询已经稳定发展了上百年,而中国在坎坷曲折中发展的历史也才70年左右,如果把1986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作为心理咨询业正常发展的新起点,才短短的20年时间。任何新生的事物要被广为接受,需要较长的时间,尤其是要摧毁以前脑袋中固有的陈旧观念,重新输入新鲜的理念,都是很难的事情。
公务员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和接受也同样如此。组织部门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了公务员的心理保健,公务员自身也缺乏积极的寻求帮助的内在渴求,所以他们自己心理的健康状况,在其生命中就显得不太重要了。没有内在的追求,没有生命的冲动,没有幸福的愿望,也就没有目标,心理也没有附着和依靠,个性也无从张扬,生命也不会完美。
超越封闭,关爱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公务员如何科学决策,如何善待下属,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关爱自己,如何对自己的气质和性格进行扬长避短的开发利用,如何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如何超越自己……要使这一切行为是健康的,就要求公务员对自己有较强的自知力,能随时清楚自己心理压力状况,随时清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在自己不能承受的心理极限到来的时候能敏锐的捕捉到,并且及时寻求专业和非专业的帮助。因此,公务员正视必然伴随生命历程的心理问题,超越不良心态,是关爱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前提。
首先,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自知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只把头疼脑热跑肚拉稀看成病,身体的疼痛明白的告诉自己,我生病了。其实,我们的心理也会生病,但是由于心理病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初始状态的轻微性,使得我们常常不以为然。而且我们也常常把心情不好,情绪不高,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不健康混淆不清,所以就干脆听之任之,反正也不痛不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我想有必要把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查方法告诉给公务员。
心理不健康的自我诊断:
1、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心理问题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的持续满一个月,和不良情绪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2、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受到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一下。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虽然在后来的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者“非专业性的干预”难以解脱。
1、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这种就已经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其实自我诊断是否属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有三个非常简单的标准:一是自己是否有痛苦、不安、烦躁等不良体验和感觉;二是是否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三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仅仅是偶尔出现,不能判断为心理不健康。
其次,心理健康实现的关键是解放自己。“我特故我在”,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来到世界都是上帝的杰作,其外表的美丑,级别的高低,能力的大小,财富的多少,不能作为快乐与否判断标准。快乐的体验来自每个人的内心感受。我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展现我的唯一性;我哭我笑,我打我闹,我表达我宣泄,都展现我的独特性。80年代初跳迪斯科,穿喇叭裤等形式的改变引发的对于人心灵的解放,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解放,如今直接解放自己的心灵,也同样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把自发的变成自觉,就是一大进步。想让自己健康,想让自己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解放自己,活出真实而自在的自己。我们知道对身体疾病讳疾忌医的危害,那么就能明白对心理疾病应该持有的积极面对、积极寻求帮助的必要性。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我们脆弱的心灵不能承载更多的负荷时,在我们身边的亲人好友也不能有效的协助你走出困扰时,不妨走进心理医生的诊室,给你的心灵放个假,给你的心灵洗个澡。
开放自己的心灵,寻求一份真实,超越封闭,追求个性,解放自己,认识自己,你可以领会到生命更多的意义,你就可以在现有生活环境中更充实,更健康,更睿智。
齐鲁心理网 家家心理网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