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为收藏-家家学校

 
动画载入中...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青少年心理 > 网瘾早恋 > 让早恋变成一件好事
 

让早恋变成一件好事 

信息来自:    发布日期:2014/7/19   浏览次数:873  
    本文导读: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青春期恋情”,如果希望孩子将来获得美满的爱情和婚姻,不想自己的孩子在两性关系上永远幼稚笨拙,那么就该允许他们“练一练”。
  曾经,早恋被家长和社会视为“雷区”、“禁区”,一旦发现苗头,家长会不由分说地掐灭。如今,却被很多家长大方地接受,甚至“欢迎带回家”。近日,上海一则对2354名高中生的调查显示,谈恋爱的比例在逐年增长,2011年的比例约为1/3,比2001年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分别上升了12%和7%。同时,很多受访学生表示,家长一般对他们的“早恋”并不过多干涉。
  而在很多教育学家眼里,早恋其实是一个中国式教育独有的词汇,他们更愿意将之定义为“青春期恋情”。早恋的后果如何,与家长的引导密切相关,引导得好甚至可以成为人生中一份美好的礼物。
  早恋诱发悲剧时有发生
  在如今的中学校园里,学生情侣互称“老公”、“老婆”,手牵手一起漫步,甚至在课堂上眉目传情,早已不再是稀罕事。面对这种开放,中国家长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多元。上海的此次调查发现,在受访学生眼中,52%的家长会接受他们恋爱,其中12%选择了父母“接受并欢迎带回家”,40%选择了父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有48%的学生认为父母持“批评并且要求分手的态度”,不过,只有20%的高中生会最终听从父母安排。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王先生发现13岁的儿子小辉最近有点反常,偷偷摸摸打电话、发短信的次数明显增加,以前不爱打扮的他现在出门前总是照半天镜子,而且上辅导班的兴致从未有过地高涨。想到儿子正处青春期,王先生特意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果不其然,小辉喜欢上了辅导班里的一个女孩。王先生回忆起15年前,自己经历的那场“早恋”:父母私自翻看他的书信,老师让写3000字的检讨并全班通报批评,这些苦涩的回忆令他选择了尊重儿子。他只给儿子提了两点要求,一是如果因此郁闷了欢迎找他诉苦,二是一定不能做出“越轨”或过激行为。
  与小辉相比,刘丽就感觉自己没那么幸运了。“我有互相喜欢的人,但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谈!”刘丽说,她有个表姐在3年前没有考上大学,所有的亲戚一致认为是早恋的结果,所以她妈妈觉得如果早恋了,学习成绩一定会走下坡路。用刘丽的话说,妈妈就像防贼一样防着她早恋:同学打电话来了要“招供”是男是女,上网聊会儿QQ也总是盯着,没有一点自由。
  在孩子“早恋”问题上,家长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诱发悲剧发生。今年7月,广西河池天峨县一名14岁少女与男友约会被父亲碰见,父亲的两个耳光,令这名少女选择从家中阳台跳下,摔成重伤。家住大连的刘先生和妻子也因怀疑儿子早恋,想尽办法搜集证据。刘先生以替儿子交电话费为由,查看其通话记录。妻子频繁查看儿子书包和衣物,看里面是否藏有“定情信物”,这些行为反而导致儿子一气之下,死活不愿上学。刘先生因此十分苦恼,他说:“我们是担心他,他怎么一点都不理解?”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彭彧华在新出版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一书中曾写道,针对北京市32个学校2439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生边缘性行为发生的比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牵手已是相对普遍的行为,接近20.95%;其次是接吻,占11.02%;再次是性爱抚,占2.87%,这些行为在17岁时发生最频繁。但对避孕知识,却有92.9%的学生回答不及格,45.8%的中学生对此一无所知。初高中少女堕胎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成了另一个与“早恋”相关的社会问题。
  早恋是成长的一面镜子
  “早恋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它所折射的是亲子关系问题,是中国孩子的升学压力问题,是中国的性教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李新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对待早恋这个问题上,不同的父母态度差异很大,有的家长听到孩子恋爱后很开明,并欢迎对方到家里来玩,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早恋显得过于恐慌。
  记者采访发现,担心孩子成绩变差、青春期的恋情无法天长地久、担心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是家长反对孩子早恋相对普遍的理由。“家长的这些担心有一定的道理,我也都能理解,”李新影表示,现在的中国教育依然是“一切不利于成绩的都是敌人”。早恋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的情绪起伏,影响成绩,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的暴力事件或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但这些与家长是否积极引导关系紧密,粗暴对待、一味放任和不闻不问都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很多家长谈早恋色变,其实大可不必,早恋如果引导好了,其实是件好事”。广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晏秀祥认为,青春期少男少女相互间产生好奇、关注,甚至爱慕之情,其实跟3个月的孩子会翻身,6个月的孩子能坐立一样是非常正常的,也是这个年龄该做的事。其实,早恋对性别认同有重要意义。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异性是自我成长的一面镜子,异性看待自己的眼神,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塑造非常重要,无疑能坚定自己的性别认同,提升自信心。有研究发现,13—17岁的女孩,如果曾经收到过两三个男生写给她的“小纸条”,她会在以后的成长中更自信;相反,这一阶段的女孩,如果从来没有收到过男生的“小纸条”,即使成绩再好也可能会有挫败感。
  李新影认为,中国过去长期以来对孩子早恋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另一社会问题——数量庞大的剩男剩女。28岁的韩小姐就认为自己是上学期间不让恋爱的受害者。“我的父母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不让我跟男生交往,上大学的时候仍不准谈恋爱,可是刚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催着我结婚。”韩小姐说,面对父母的“逼婚”,她总是没好气地埋怨都是他们的错。
谈到家长担心的孩子可能过早发生性行为的问题,李新影认为,这一方面与家庭本身的亲子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中国的性教育不足有关。令李新影十分吃惊的是,据她了解,现在不少学校的生理卫生科要么改成自学,要么为所谓的“主课”让道。与此相悖的是,来自互联网、电视等与性有关的信息铺天盖地,初高中少女堕胎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性教育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
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自古以来,许多浪漫真挚的爱情都发生在青少年男女之间。李新影认为,青少年恋情就像是新司机上路,困难重重,胆战心惊,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不少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青少年的恋爱行为是建立成熟两性关系所需的练习,积极意义更大。那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呢?专家们给出的建议如下:
  留心观察积极开导。青少年一般不原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感情问题,那么家长应从细节方面留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比如,发觉孩子可能因为失恋而沮丧,就与孩子谈心,不一定要点破,可以借由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或其他人的故事来开导。
  别以爱之名粗暴制止。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不算是真正的爱,切忌以爱的名义粗暴制止,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优点吸引,家长就该告诉他,把对对方的欣赏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外貌或家境吸引,就该提醒他,物质和外在只是表面,内在精神的高尚才最重要;如果孩子只是暗恋对方,就该鼓励他,爱情是双方的,即使对方不喜欢你,也要落落大方地接受和生活。
  向美国家长学点“平常心”。李新影说,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青春期恋情”,如果希望孩子将来获得美满的爱情和婚姻,不想自己的孩子在两性关系上永远幼稚笨拙,那么就该允许他们“练一练”。很多例子表明,家长越是开放坦白地和孩子谈,孩子越是能打破对恋爱的神秘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的观念是,美好的初恋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美国家长认为中学生约会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平常心”恐怕是最值得中国家长学习和借鉴的。
  聪明父母巧妙化解。在孩子早恋问题上,孩子性格不同,每个家长遇到的具体问题也会不一样,这往往需要父母费心,采用各种技巧渗透。拿性行为来说,这确实是需要家长警惕的,在谈话技巧上,建议女儿由母亲来谈,儿子由父亲来谈。比如可以很轻松随意地跟孩子聊天,说今天看到一新闻(或听说过一故事),某某学生怀孕了,去做人流,这对女人来说,身心伤害有多大等等。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回家的心情感觉好!家家心理学校——开心幸福的港湾

报名咨询电话:0539-2022112 / 8303828 QQ:29928418 29928392

家家职业培训学校    临沂心理咨询 (www.lyxinli.com)    家家心理网  
更多
 

临沂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婚恋情感 亲子教育 学业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 心理医生 焦虑抑郁 失眠睡眠障碍 健康养生咨询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社会工作师 营养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认证培训
家是温馨的港湾 家是成长的乐园 家家心理 语厚心晴 家家文化 与爱同行 家家心理健康学校 心理咨询 健康养生 职业教育品牌机构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与开阳路西南润地大厦10楼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26586号 技术支持: www.a539.com